这一祖大寿也知晓,但让他心沉重的并不是这些,而是多尔衮突然打乱了他的计划和节奏,照祖大寿的想法是先修塔山,站稳脚跟后再修杏山,然后松山,步步为营到锦州城,却哪知,多尔衮竟似看破他的计划,抢修了松山并驻兵,然后又将手伸向杏山,而且为了防备明军袭扰阻碍修筑杏山堡,便不停的派兵袭扰塔山。
所以说当年清军攻占锦州也是一步一步来长期作战,如今祖大寿想收复锦州也不可能一就得手,也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,一步一步往前蹚,先重修塔山堡,站稳脚跟步步为营。
但与之往年不同的事,那时候鞑的火炮不行,而如今鞑的火炮和明廷已无区别,所以仅以筑城应对已是不足。
当初塔山三堡是后方依托,如今成为前方堡垒。
翻译过来就是:后金兵长于野战,明军不是对手,只有修筑城合大炮防守这一招。
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油,对方一皱眉便知是拉屎还是放屁。
然此时看来……多尔衮已经窥破他的心思,且抢先补窟窿了。
这法并不新鲜,是袁崇焕早年用过的,着名的关宁锦防线就是这套路。
当初守锦州的是他,如今变成了攻方。
而作为当事人的祖大寿,其心外人不得而知,但也能受到几分。
锦州从来都不是一个单一的防御工事,他有一个成熟且完善的防御系,除了本就分外城,在其外围更有大大小小的防御工事来抵御外敌。
很显然,多尔衮是要将明军力消耗在这三堡之间,令其短时间无法前,从而得以息之机。
就比如说当年后方有塔山三堡,前边有大小凌河城,想当初鞑打锦州可是费了老鼻劲了,从皇太极没死的时候就开始攻,却数次无功,哪怕是当年的一个松山城都能让他们碰一鼻灰,从而让他们不得不徐徐图之。
孙承宗虽然只在辽东经略位置上了四年,但是他留的这条关宁锦防线却成了满清十几年挥之不去的噩梦。
这仗,确实不好打。
祖大寿的原计划是明年开之前,抵锦州城外,然后直接动手打锦州,至少让鞑提心吊胆过不好这个冬天,更无力其他。
所以,关宁锦防线其实是一种堡垒主义,慢慢向前修筑堡垒,步步为营,逐步推,收复失地,其间合练兵、屯田等元素,威力更大。
锦州的防御系,是锦州后方的依托,可此时鞑却将他变成了前方堡垒,只能说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令人慨又唏嘘。
照袁崇焕的说法:虏利野战,惟有凭城以用大炮一着。
后金军虽然长于野战,但是攻能力不行,面对明军的城大炮,只能望城兴叹。努尔哈赤啃不城,只能转移攻方向,拿旁边的蒙古诸开刀。
首先第一步就是拆城,祖大寿建大小凌河城,他就派兵来拆,你建为就拆,让你这个防御工事不能完成,双方为此了好几架,于此同时清廷又派兵抵达锦州北边九十里的义州在那儿筑城开荒,了个生产建设兵团,让这儿成为了前线指挥和粮草供给地,开始对锦州长期围困作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