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房中无人,数老仆亦杳。方知其趁夜府,大怒,遍寻不见。盖祈俊已随陈仪过云西,再不复还。年余,侧妃忽毙,死后腹涨,剖之,则千百红虫涌。小婢及仆亦死,而祈秀染心疾,召名医视之,皆摇首不语。祈王愈惧,日夜与四人交,又纳新,再得。未果,脱阳而死。
既而独步,不觉至一祠,名花神祠,香火鼎盛。“但闻天百花,未曾见花神来。”韶以为奇,趋而视之,则座上有二三泥塑女,皆貌,或抱桃枝,或举红杏。当中一神着盛服,以纱遮面,不识其容貌如何,唯见眸沉秋,似多。
倏忽而去,余一室花香。
翌日晨起,不随友人往杏阁赴宴,反临湖,径花神祠。则花神座,不知何人放一枝新桃,鲜红滴。韶深思迷,向花神注视久矣,:“昨夜风起双扉启,花神恍惚梦来。凡夫俗亦懂,怎堪人顾盼间。”痴望半日,见天昏沉,恐风雨乍起,方离祠。
王府一脉,自此败落。旁人见之,唯长叹也。
韶凝视良久,愈讶异,寻一褚安人问花神来历。其云:“昔时此地有一少年,不知何名,亦不知自何来,年十五六,风姿冠绝同辈,恐人误其清净,故轻纱掩面。虽通晓诗书,不学,唯嗜花如命,宅中栽千百芳华,夏秋冬,各有不同。后得疾死,时邻人闻空中鼓乐声起,更兼异香扑鼻,见半空诸人屈膝相迎,忙叩首拜。自此惜花者常受其赐福,毁花者横遭小祸,甚灵。遂花神之名传至今,建一祠供奉。”
久之心生惋惜,对花神长叹:“闲临苏湖知,随东风祠中。枝上新桃应有姿,不及花神半垂眸。”兴阑珊,觉百花无,遂归旅舍不语。
有大族,曰韶,年甫十八。姿容端丽,柔,盖风雅之士,好游远近,尤喜空明山,潋艳湖光。
后虽家业败落,亦不愁苦,整日闲玩山。
一日客苏湖,正逢初,各青翠盈目,新桃争发,湖上画舟多矣。韶素喜山之胜,又觉天,各花木在旁,或只生叶,或羞,皆甚。而往来游人相聚谈笑,有书生临湖诗,有佳人轿中窥之,亦有货郎走来,除却胭脂香粉,腰间更缀繁花朵朵。故乐而忘返,连不去。
“凡夫俗,多好,窥吾面貌,汝亦然。”少年不揭面纱,谓之曰,“谅汝初犯,不加责也。”
俟夜半,又见花神现,遥坐而叱:“屡不改之,吾必降祸于汝!”韶笑而答曰:“之所至,如何能忍?则生,至极,便不禁吐,句句真言。”言未毕,少
第19章(十九)花神
于是竟夜不眠,一念之间,痴迷顿生。
韶良久乃醒,似梦非梦,便榻,见桃花一片,落于足旁。“若非花神来,岂会有此?”虽喜,仍怅惘,不睹花神真容。
闻言,韶意稍动,自语:“泥塑尚有如此风华,若得见其人,又是何等……”复祠中,许久不去。
是夜独酌,惘然就寝,梦一盛装少年,轻纱遮面,然眸中怒气毕。渐至榻边,中冷哼数声,谓韶曰:“汝浪,祠中不拜,敢作淫词艳句冒犯?”忽悟,起答曰:“吾慕风姿,故言近唐突。在此赔礼,望花神见谅。”便拜,然偷觑着少年,恋恋不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