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宁宁所见,与他们不同。
好在生得晚。
但这些,是九品知县的见识,是中枢大臣的见识,是皇帝的见识。
格局不同。
这倒也不是方宁宁天纵奇才
大魏走到这个阶段,人已经饱和。
农耕土地所能容纳的人上限,是有限的。开荒对一人家而言固然是喜事、是益;但对一村一县而言,却不好说,要看地理况;对行省全国而言,则已经到了毁坏植被、破坏土的地步。
如此种种,半年时光,方宁宁将肱骨大臣调-教得合自己心意,同时完成了全的人事调整:从京都中枢、到全国各地,从禁军近卫、到封疆大吏。
不过方宁宁还嫌不够。于是不几天,吏尚书的奏事折被方宁宁扔了回去,批曰:两三百可矣,何必千字?重写!
次日吏尚书把重写的折递了上来,用了两百六十几个字。
后代教育普及,人众多,聪慧而有知识的人的数量前所未有,他们的智慧造就了许多结晶,其中就有对封建王朝寿不过三百这一规律的研究和解答。
这些皇室弟,自小有俸禄,有特权。皇上派他们差事,倘若不给人不给银,自然会有人双手给
掐去尾,时间并不多。
方宁宁就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,用买一份快餐的钱买了本书,兴致读了,从而知了朝代更替的本原因人繁衍日增,农耕用地有限。
接着,方宁宁着手正事。
要想安稳顺当,必须控制人,必须寻求新的土地这土地,可以是农耕用地,也可以是其他能养活无地农民的地。
去欧罗巴采风,密令是查证那儿南靠海的小国能造什么样的船;去东瀛施予皇恩,密令则是查证那儿的白银黄金兑换比率;去南洋彰显天威,顺便采买宝石
方宁宁鬼时,看了五十年。其中前面十来年是原来那位皇帝如何夺位,后十几年则是天动。
大军征后第七个月,宗亲来太后给孙求差事。
农业社会中央集权的庞大王朝,会轰然倒塌,有走投无路的农民的缘故,有地主缘故,有贪官的缘故。
不过这次不同。
方宁宁知他熬夜了。不过,这些封建官员可不会害怕两天一夜不阖,他们怕的是失了圣眷。方宁宁要他们卖力活,自然要照他们这个心态来激励人,于是看完折,在御书房赏了吏尚书午饭以示恩,才放人回家。
调-教也很简单。方宁宁指了一些晋升必经的低品要职叫他们兼人换人。等到名单上来,如常挑选任用,只不过在搁置其中某个人选时,当着诸大臣的面,嘲笑了一句能力平平,缛文上上。
此所谓,天大势。
而是因为方宁宁命好。
所以每每改朝换代,天因征伐而十室九空之后,新朝只要肯修生养息,总能顺利发展百十年。
就不值得为了奏事风格而迁换,就要调-教。
效果立竿见影:次日开始,这些大臣说话上折,就都变得简明扼要多了。
这些都是皇差。一般而言,要人办差,自然给人、给船、给银。
方宁宁听说了,去太后坐了坐,借太后仁慈的名,广为施恩,一气给二十几个低等爵位的皇室弟,派了差事。
因此